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虽然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坦,但中国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调整公司资本结构,并向更高效的业务运营模式转型。
根据摩根大通9月9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运营资金指数报告,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53%)2023年现金循环周期出现好转,与2022年相比现金循环周期改善1.6天,现金水平下降8.9%。其中77%的中国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增加,64%的存货周转天数减少。
本次中国企业运营资金指数报告捕捉了2023年度中国企业运营资金趋势,涵盖中证300指数、香港HSCEI 50指数、标普美国上市中国企业50指数总计400家企业。
通过优化运营资金管理,中国企业可以释放的流动性潜力高达3210亿美元,这部分资金潜力一旦释放,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市场的波动并投资于未来业务。
2023年国内消费逐步恢复,需求增长放缓,加上全球区域冲突以及贸易路线受阻等不确定因素,中国企业运营资金指数表现基本与前一年持平。今年随着政府出台更多提振消费者信心的支持措施,摩根大通预计后续需求将增强,有助于进一步减轻中国企业的收益和运营资金压力。
中国企业总体现金水平下降在现金循环周期方面,中国企业(77天)与标普1500的跨国企业(75.8天)的差异很小,但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销售变现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对比2022年,中国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增加幅度更大,所以2023年中国企业的现金循环周期改善了1.6天,而标普企业现金循环周期则由于存货的进一步积压而延长了4.2天。
部分中国企业试图通过延长向供应商的付款时间来维持运营资金水平和现金循环周期。摩根大通认为,更为积极的应对方法是改善存货周转天数,以及加快业务转型并优化投资策略。
此外,2023年中国企业的现金水平向标普1500的跨国企业靠拢,差距收窄至20%,为过去五年的最低水平。具体在现金指数方面,中国企业的现金指数在2023年下降了8.9%。现金水平的下降部分归因于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股票市场的波动等诸多市场变动,叠加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减少、股息派发增加、债务偿还和股份回购力度加大等诸多市场因素。
运营资金差异和信贷差距冲击着企业生态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一级规模中国企业与二级规模中国企业的运营资金效率差距明显,两者始终存在约30—40天的运营效率差距。当运营环境变差时,差距则会进一步扩大。此外,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在贷款和融资渠道方面的差距扩大。
更多行业的现金循环周期表现好于前一年在行业领域,一个积极的信号是2023年16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的现金循环周期出现改善,其中技术硬件、可再生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现金循环周期明显缩短,而医药、建筑工程、工业领域的现金循环周期延长。
在跨境电商出海热潮之下,近五年来电子商务企业的现金循环周期持续调整并优化。2023年收款效率得到了提升,付款周期也得以延长,但另一方面存货周转天数延长,反映出国内市场电商行业逐渐饱和。随着中国电商企业积极进军多个海外市场,投资相关细分领域,相关的企业现金流管理策略已经纳入企业财资管理团队的全球化转型日程中。
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改变了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格局,行业的现金循环周期在过去四五年间大幅改善,主要归功于境内外对中国品牌尤其是新能源产业链的持续需求,以及新业务模式,比如线上直销以及车联网相关业务带来了更快捷的结算方式。去年,新能源车企积极探索供应链融资相关方案,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得以较大幅度延长。
受惠于“双碳”目标以及有利的政策引导,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虽然2023年现金循环周期缩短了21天,但库存周转天数较上一年增加了8.4天,达到近五年的最高水平。第一梯队企业短期产能饱和,企业运营资金承压,也促使企业就运营资金优化方案进行更多的对话和探索。
国际经验可以助力中国企业优化运营资金管理。摩根大通环球企业支付部亚太区贸易及营运资金部总经理、亚太区贸易及营运资金部销售总经理张鼎分析称,在不增加企业财务杠杆的前提下运用金融工具改善运营资金方面,中国企业对比标普1500的跨国企业显得较为保守。比如标普1500企业更倾向于使用供应链金融工具减轻供应商付款期延长的负面影响,同时更积极地利用应收账款金融工具加速现金回流并管理风险。此外,跨国企业倾向于更主动地考虑和利用存货管理相关的金融工具,在不影响自身财务状况的情况下保障自身的核心原料存货。这些都可以为寻求提升运营资金管理的中国企业提供借鉴。
张鼎表示,不同规模的企业面临着信贷差距、经济周期以及地缘风险进一步扩大的挑战,优化运营资金及现金流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中重中之重是关注并强化营运资金效率的提升。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