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翀: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兴业经验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发展,2021年10月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2022年2月,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金融标准化工作要更有效地适应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在数字时代发挥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无标准不国家、无标准不行业、无标准不企业。当前,兴业银行正以生死时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并将流程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模型标准化、开发标准化、运营标准化“5个标准化”,作为下一阶段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工作。

以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以“企业级、标准化”为指导,兴业银行构建形成了“1+N+1+1+N”的企业标准体系,助力全行数字化转型,争当行业“领跑者”。

兴业银行科技管理部 总经理 陈翀

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

《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应建立企业标准体系,金融机构设立标准化部门或专职岗位”。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既是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要求,积极响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兴业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要。

我行在2022年第一次数字化转型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提出,“要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完善我行的标准体系,使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遵循统一的规范,提高通用、共享、连接、融合能力,畅通内循环和外循环。”

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为保障“建体系、推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我行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标准化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标准化领导机制,成立由分管金融科技的行领导为组长,总行产品与服务部门、科技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全行标准化领导小组,为标准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并在总行科技管理部设立标准化工作办公室。

二是组建标准化工作队伍,按我行标准化管理办法要求,总行各部门设定标准管理岗、标准联络员,负责各业务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和贯标工作。

三是开展标准化宣贯,编制标准化系列培训课程和考题,并在全行范围宣贯标准化,提高全员标准化意识和工作方法。

构建企业级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和组织保障后,我行在参照人民银行《银行业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全行开展的“数字兴业”制度体系梳理工作,形成了“1+N+1+1+N”的企业标准体系,即“一项基本制度、若干管理办法、一个标准体系框架、一张标准明细表和一系列企业标准”。

一项基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标准化的要求,参考《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银行业标准化工作指南》《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标准化文件,发布指导全行标准化活动的《兴业银行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对标准化的术语、管理原则、标准定义与类别、组织架构及角色定义、标准体系管理、行内外标准化活动程序、岗位设置等作出明确规定。

若干管理办法。在“流程、数据、模型、开发、运维”五个标准化领域,编制流程管理、模型管理、数据标准、开发标准化、运维标准化等制度,作为各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办法。

一个标准体系。以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人民银行《银行业标准体系》为基础,构建形成覆盖“通用基础标准、产品服务标准、运营管理标准、信息技术标准、行业管理标准”五大方向、三级分类的企业级标准体系。截至12月22日,纳入标准体系的文件总数67份,发布标准数45份,其中通用基础子体系引入4份国家标准,产品服务子体系发布5项标准,运营管理子体系发布1项标准,信息技术子体系发布35项标准。企业级标准体系由总行科技管理部统筹维护,明确二、三级标准子体系负责主管单位。

一张标准明细表与一系列企业标准。根据《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要求,为标准体系框架统计、维护和持续改进需要,构建了一张覆盖多维度属性的标准明细表。对于各领域形成的企业标准文件,规范统一标准模板,形成“企业标准模板、宣贯指南模板、编制说明模板、外部标准宣贯指南模板”四类文档。

建立“制度+标准”机制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要“建立法规引用标准制度、政策实施配套标准制度,在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时积极应用标准”。我行已经积累形成了涵盖制度、规范、通知等形式的规范性文件资产,为适应数字化转型,亟需对制度与标准机制进行重塑再造。

解决制度和标准转换的问题,首先要找准问题的核心。日常经营中,一线员工是企业战略落地的执行者,面对任务时,员工会思考:“我”应当遵守什么制度,如何操作,以什么样的考核或标准判断任务的完成情况。

因此,制度和标准应从员工视角解决上述问题,做好制度和标准的分类,对可转换为标准的制度进行识别。

为此,我行确定了“制度管人管事,标准管物管联”的定位原则和“制度引用标准”的模式,开展全行制度文件梳理,识别可纳入标准体系的制度文件清单,并依据标准编写规则对文件进行转换重构。

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体系转换指引,明确纳入标准体系文件的识别规则,同时提供标准文件编写指导资料和标准文本格式辅助生成插件工具,协助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文件转换。

发挥标准体系效用

建体系易,推体系难。标准体系建立后,需要通过“贯标”促其发挥作用,让管理者和一线员工感受到标准化的效益。

在“建标”基础上,我行将“贯标”融入数字化转型重大工程建设中,在推进大型项目落地的同时,以典型带动全面,有效落实“贯标”工作。

以用户体验贯标为例,我行于去年9月启动企业级用户体验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布了4份企业级用户体验规范文档,规范包含标准组件5300余项、通用流程65项、信息提示292项、数据可视化112项。同时,打造了支持快速复用、共享标准化代码、快速获取专业设计源文件的UE在线平台。

用户体验贯标工作开展以来,总分行各单位反响热烈。截至11月,总行各部门报送拟贯标系统266个,启动266个,启动率达100%;44家分行共报送涉及用户体验贯标系统400余个,报送零售、科技条线的187名员工,协助开展分行用户体验及贯标工作。全行员工标准化意识与工作方法、客户与员工用户体验显著提升。

为金融标准化贡献兴业力量

稳步推进建标、贯标的过程中,兴业银行亦积极参与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2023年在多领域公开企业标准13项。其中,绿色金融属性认定、用户体验设计、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等为金融行业相关领域公开发布的首批企业标准。

近年来,兴业银行参与了超20项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兴业银行在今年牵头多家银行同业,启动了《中小银行信息系统托管维护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以及《集成5G与物联网的抵质押物管理技术方案—畜牧业》团体技术报告提案立项工作,在特色业务领域,积极为行业标准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生僻字客户金融服务需要,在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指导下,兴业银行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信息系统、机具设备、网点服务、客户数据等方面的生僻字治理标准工程实践。截至2023年9月,我行已验证并满足“㛃”“䶮”等生僻字客户的金融服务需要。

下一步,兴业银行将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以“企业级、标准化”支撑数字化转型,推进落实“五个标准化”任务,提升标准化意识,构建企业级标准体系,持续开展企业标准建标、贯标工作,为金融标准化工作贡献兴业力量。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